2008年原油价格暴跌_08年第四季度原油价格

1.国际原油价格受什么因素影响

2.花旗为什么说原油的牛市要来了?

3.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3%回到俄乌冲突爆发之前

4.这两天的期货行情怎么样?

5.最近中国石化怎么了?怎么一路下跌啊?请专家点评这支股票!!谢谢!!

2008年原油价格暴跌_08年第四季度原油价格

从基础来分析原油价格暴涨的原因:

(一)、对原油需求的增加是导致原油价格上涨的最本质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强劲增长导致对原油需求的增加推动油价上涨

第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增加石油储备,激化石油供需矛盾,加剧油价上涨

(二)、供应不足:油价上涨的另一主因

第一、地缘政治因素的不稳定导致石油供应减少,助推油价飙升

第二、不断出现的突发更是火上加油,使油价更上层楼

(三)、货币因素与通货膨胀助长原油价格的上涨

第一、美元相对贬值助推原油价格上涨

第二、通货膨胀引起美元绝对贬值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原油价格水涨船高

(四)、投机资金是油价上涨的直接动力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供求关系的矛盾是导致原油价格上涨的本质原因,正是供求关系的矛盾的激化,使原油的供求关系处于脆弱的平衡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使人们担心供求关系被打破从而引起供应中断,导致原油价格大幅上涨。

曾经的原油价格:

2014年国际资本市场最大的黑天鹅当属油价的暴跌。在年中布伦特原油还站在115美元一桶的水平情况下,下半年原油价格突然崩盘,至年底下跌了将近50%,布伦特原油目前在55-58美元一桶的区间波动。尤其最近三个月,油价暴跌了将近40%。

是什么导致了油价短期内这么大幅度的暴跌.油价2015年走势又将如何发展.

影响油价变动的根本原因是供需,除了供需以外,地缘政治,天气因素及资金流动也是被分析人士经常引用的变量,但只有供需才是油价长期走势的决定因素,而其他三个变量,其对油价的影响要么是短期的,要么只是助推油价变动的因素。1990-2013年,油价从每桶不到20美元攀升至最高超过140美元/桶的水平。在此期间,全球经济实现了年均3.6%的持续增长。截止2013年底,按不变价格计算,全球经济总量已较1990年时,翻了一倍还多。而同期,全球石油产量年均增长仅为1.25%,严重滞后于需求的增长。可见,强劲的需求是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当然,油价在1990-2013年期间也并非一路向北,这期间合计有过5次较大的调整,每次调整的幅度约在33%-76%之间,调整的时间跨度约为2-9个季度。在这五次调整中,除了2006年3季度那一次,我们均看到了需求增长的放缓,资金寻求避险港湾而推升美元指数上涨。

油价在2014年下半年的下挫,部分原因也是来自需求面。全球经济在2014年除了美国之外,恢复的幅度实际都略低于预期,尤其欧洲和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速的放缓,导致了对大宗商品需求量的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的大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下半年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同一时期,铜,铁矿石,铝这些同样反映了基本面需求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幅度一般仅仅在10%-20%之间,而唯有原油的价格下跌达到了50%。因此,需求面的下滑对原油价格的下滑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构成最直接的因素。原油价格的下滑,更多的来自供给面的冲击。

供给面的冲击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美国页岩油产量放量,另一个是传统产油国如利比亚和伊拉克2014年生产开始恢复。2014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大幅超出了之前的预期,虽然近年来美国石油产量之高一直让人意外,但是其对油价的影响直到最近才达到最大,这是因为产量增长的规模达到了显著的水平。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美国页岩油岩气生产成本降低,产量持续上涨。美国页岩油生产从2008年的不足50万桶/日发展到了现在的400万桶/日生产规模,并且预计未来在美国未来原油生产中的比重将逐步上升。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原油产量由2008年年初的500万桶/日增长到现在的900万桶/日。除了美国的供给增加之外,于此同时,随着伊拉克、利比亚等产油国地缘政治危机得到缓解,OPEC原油恢复正常供给。2014年第三季度,OPEC原油生产为每天3030万桶,已高于每日产油上限。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总体来看,在全球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原油生产仍在不断增长,供求不平衡,是导致原油价格下跌的最主要原因。这之中需求方面的影响占20%-30%,供给端的冲击占70%-80%。

在我们的分析框架下,要预测原油价格2015年的走势,也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剖析。需求方面而言,我们目前整体对2015年的世界经济还是谨慎乐观的。美国四季度经济增长达到了惊人的5%,整体经济由消费拉动的态势估计在2015年还将得到延续。欧央行预计2015上半年QE进度将加快,欧洲经济2015年下半年有望加速反弹。而新兴市场中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改革也应该对经济增速有一定的提振作用。此外,低廉的油价有助于降低全球整体的通胀水平,从而使得央行能将宽松的货币政策延续下去,这对全球经济的复苏有益。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2015年全球对原油的需求水平,应该是一个缓慢增长的趋势。

而对于供给面而言,2015年两个最大的不确定点在于,首先是美国的页岩气厂商会否因为油价的迅速暴跌而削减产量,其次是主要产油国,尤其是OPEC国家,会否达成削减产量的共识。对于页岩油的生产成本,目前仍然是众说纷纭,而根据美国主要页岩油生产商的年报来看,页岩油生产商的平均生产成本在65-80 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维持当前的原油价格上,大部分页岩油生产商将无利可图。而页岩油生产的边际成本,大约为30美元左右,依然小于当前的原油价格,是页岩油生产商还能维持生产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厂商不可能在油价长期低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继续营运比较长的时期,而在低油价下,这些厂商继续扩张产能的可能性在急剧下降。美国2014年11月新油井开许可证发放数量锐减近40%,可见当前油价对原油生产商的打击。2015年1月,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更因油价低迷宣布该公司将在本财年末之前关闭40%的美国页岩油井。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油价继续如此低迷的话,美国页岩油生产商2015年削减原油供应量的可能性很大。

而对于OPEC国家的举措,在预测的难度上相比页岩油的生产,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OPEC原油国家,原油生产成本大约在40美元/桶以下,而沙特的成本更是低达20美元。因此这一次沙特在整体原油暴跌的情况下,非常强硬的多次喊话绝不会减产,而其他的OPEC会员国则态度暧昧。当然,沙特这次态度强硬幕后的原因,存在着多种猜测,包括让美国页岩油企业破产,惩罚伊朗,俄罗斯,伊拉克,以及约束OPEC中不听话的成员等等。但是考虑到石油出口基本上是这些OPEC国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油价平衡点并不能仅仅从生产成本上面考量。在当前油价下,只有科威特和卡塔尔两个国家可以保持财政收支和贸易收支的平衡。而态度最为强硬的沙特,根据估计只有在80美元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如果油价继续保持在当前的低位,OPEC国家必然面临着支出减少和居民水准的全面下降。从中长期来看,这种局面也是各国难以承受的。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低油价继续维持半年左右的话,在2015年下半年某个时点,OPEC开始削减产量的可能性还是不低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对于OPEC国家,尤其是沙特,科威特,伊拉克等海湾国家,政治上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当前的低油价虽然短期内可以促进美国国内的消费,对于美国经济增长有利,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打压俄罗斯的作用。但如果低油价维持时间过长,其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就越来越偏向不利的一面,首先是页岩油的生产和技术进步会受到压制,美国实现长期能源完全自给的进度可能会被拖慢;其次,美国能源公司发行的垃圾债目前占美国整体垃圾债市场的20%,原油价格的下挫将使美国垃圾债市场违约率上升,进而使得整体成本加速上升,这对美国整体的资本市场将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有鉴于此,我们认为2015年开始美国对于OPEC国家会开始逐步升压,OPEC国家的减产压力在增大。

综上所述,从供需两端来看,全球经济在2014年除了美国之外,恢复的幅度实际都略低于预期,尤其欧洲和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速的放缓,导致了对大宗商品需求量的下降,因此需求疲软仍然可以部分解释这次油价下行的逻辑,这点上和油价历史上前几次大的下跌周期保持一致。从供给面看,美国页岩油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能源应用的推广(尤其是在汽车动力方面)可能也是改变投资人对油价乐观预期的主要原因。然而,供给的增加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新技术的推广更需要时间,在理性的判断下,油价当不至于有如此大的跌幅。而且油价的持续低迷会从经济层面上对新技术的运用有挤出效应,因此新技术的运用至少在当前阶段,还不足以改变原油的供求关系,从而使油价长期保持在低点。

我们预测,全球经济2015年下半年随着欧洲、日本进一步QE刺激,叠加中国的货币宽松政策和美国经济的进一步走强,会有比较明显的复苏。如果我们相信供需最终决定油价这一内在逻辑的话,我们认为当前原油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并不大,从半年到一年的周期来看,原油价格反弹应该是大概率。当前国内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由于原油期货未上市,能够直接参与油价博弈的投资工具并不多。华宝兴业标普油气基金跟踪的是标普石油天然气上游股票指数,投资标的是精选在美国主要上市的石油天然气勘探、掘和生产等上游行业的公司。从历史数据上来看,这一指数与国际原油价格的相关度比较高,波动性也非常可观,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是比较好的追踪油价的工具。

国际原油价格受什么因素影响

(1)矿产品价格总体上升三成

2010年,矿产品价格呈现迅速回弹之势,综合价格水平同比增长28.3%(图44)。三季度价格虽有所回落,但进入四季度矿产品价格重新上扬,部分矿产品价格逼近甚至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首先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年同期矿产品价格比较低,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回暖,矿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其次是一季度以中国等“金砖四国”经济的较快稳定运行,拉动了矿产的需求;再次是4月开始的房地产新政和6月开始的节能减排风暴暂时压制了矿产的需求造成三季度矿产品价格有所回落,进入四季度随着被压制需求的释放价格开始回升。从月度看,重要能源和金属矿产品价格铝略有回落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处于高位盘整状态;重要非金属价格受金融危机影响价格进一步回落,但三季度开始呈现摆脱金融危机之势,价格趋于上扬。

图 44 矿产品年度综合价格变化情况

(2)能源价格上涨较快

原油价格快速上涨。大庆原油现货价格全年平均为78.1美元/桶,同比增长45.5%;从月度来看,呈波动上行态势。从1月的76.9美元/桶上扬至4月84.4美元/桶,之后回落至7月的72.7美元/桶,8月开始缓慢上涨,12月均价涨至91.2美元/桶,12月30日一度高达93.7美元/桶(图45)。同期,美国纽约原油现货均价为78.4美元/桶,同比增长31.6%;从月度看,呈现振荡调整状态,从1月的79.2美元/桶涨至4月的84.4美元/桶,再回调至5月的73.6美元/桶,6月开始上扬至12月的89.1美元/桶,12月31日一度高达91.4美元/桶,2011年1月18日冲至.3美元/桶。油价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美元走弱,刺激了市场对原油期货的风险偏好,以及投资者对经济复苏预期看好引起的。因为2010年全球原油供需平衡。根据IEA最新的报告,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是8660万桶/日,比2009年增加160万桶/日。原油需求的增量主要来自于非OECD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的非OECD国家,需求增量占世界需求增量的一半以上。而OECD国家特别是欧洲地区的OECD国家由于需求较弱,原油需求量反而比2009年降低了10万桶/日,仅为4540万桶/日。年内原油价格的调整主要原因是希腊债务危机,整个欧洲经济的不景气,美国实体经济复苏难有显著起色,吉尔吉斯斯坦和朝韩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伊朗问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坚持对伊朗实行制裁,伊朗威胁如果美国进一步加强制裁,其可能会中断石油出口。尽管OECD国家充裕的库存和OPEC600万桶的剩余产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伊朗中断出口的担忧,但伊朗问题如果恶化仍会刺激国际原油市场敏感的神经。伊拉克自2003年海湾战争后国内教派冲突频繁,局势动荡。另外,欧洲、美国及中国遭受到的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也是影响油价的重要因素。

图 45 国内国际原油价格走势

与原油价格形成鲜明对比,国内成品油价格自2005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与经济相关性比较弱,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也仅仅是略有下调。从2005年3月的3.76元/升涨至2010年12月的7.17元/升,上涨90.7%(图46),增幅为同期国际原油价格增幅(60%)的1.5倍,成品油价格增速远高于国际原油价格增速。

图 46 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

煤价波动上扬。国内优质煤平仓价全年平均为723元/吨,同比上涨25.2%。从月度来看,月平均价格从1月的773元/吨降至3月的660元/吨,之后逐渐回升至6月的727元/吨,7月、8月比较平衡,9月略有下调,降至692元/吨,10月开始再次回升,12月均价为772元/吨,总体呈现波动前行态势(图47)。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需求急剧增加,新日铁和JFE等日本大型钢铁企业日前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达成煤提价协议,4~6月份煤价涨至每吨200美元,比2009年度加价55%,引起二季度煤价开始回升。三季度开始国家对钢铁、电力、建材、化工行业的调控,各地加大炼铁、炼钢、水泥等高耗能行业淘汰力度。特别是今年5月,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在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目标下,上述高耗能行业受到强力调控,而上述四大行业又是主要的耗煤产业,占煤炭总消费量的70%以上;各流域水量丰沛,水电发电量大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火电发电量增势,引起煤需求下降,造成煤价回落。四季度,冬季来临,取暖需求增长引起煤价回升。

图 47 国内优质煤价格走势

(3)金属价格震荡上扬

铜价振荡上升。国内铜价全年平均为5.90万元/吨,同比增长39.9%。从月度看,月平均价格呈现振荡调整态势,1月均价为6.02万元/吨,波动下调至6月的5.30万元/吨,再上涨至12月的6.64万元/吨。同期,伦敦金属市场铜现货价变化趋势与国内相似,均价为7522美元/吨,同比增长45.6%,12月均价已升至83美元/吨,超过金融危机前8714美元/吨(2008年4月)的最高水平(图48)。

2010年铜价的快速上扬超出了全球的预期,铜价迅速逼近并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最高价位,但全球经济尤其是欧洲经济的低迷降低了对铜的需求,同时铜市过热,随着产量逐步增长,供给短缺将转向过剩,铜价出现回落性调整;但三季度开始中国铜产量趋于下降而需求未减,铜价出现上扬。国内铜价普通比国际铜价高500~1000美元/吨,因此应适当增加铜的进口以降低国内铜价。

铜供应瓶颈是铜价快速上扬的主要动力。由于智利等国铜矿罢工或事故以及原有铜矿品位不断下降等原因,铜精矿增产一直受限;受铜矿产量增长有限影响,铜冶炼厂的产能需要废铜来弥补,但因为欧美国家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回复力度有限,废铜的供应也显得紧张,这使得铜成为所有有色金属最为紧缺的。同时虽然的库存有所增加,但远远低于历史最高水平,目前伦敦库存消费天数仅为7.8天,低于2000年以来的8.7天的平均水平,如果加上生产上的库存,消费天数也就3~4周,低于历史5~6周的水平。

图 48 国内国际铜价格走势

铝价缓慢上扬。国内铝价全年平均为1.56万元/吨,同比增长9.7%。从月度看,月平均价格呈现波动回落之势,1月均价最高,为1.68万元/吨,之后经过2~5月的波动调整,6月降至1.44万元/吨,之后开始回涨,12月涨至1.60万元/吨。同期,伦敦金属市场铝现货价变化趋势与国内相似,同期均价为2168美元/吨,同比增长29.4%;月均价从1月的2230美元/吨波动下调至6月的1922美元/吨再涨至12月的2311美元/吨(图49)。铝价的波动回落主要原因是全球库存由6周增至9周左右;三季度开始上涨主要是因为一是欧洲银行压力测试的乐观结果,二是欧元上涨和美元指数的下跌,三是资金更加宽松。

图 49 国内国际铝价格走势

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扬。国内河北铁矿石价格(66%粉矿)全年平均为1191元/吨,同比增长52.4%;月度价格呈现波动上扬态势,从1月的964元/吨涨至4月的1275元/吨,之后回调至7月的1067元/吨,随后上扬至12月的1396元/吨。铁矿石到岸价平均为127.8美元/吨,同比增长61.1%。从月度来看,月均价呈上升趋势。1~5月均价呈现迅速上扬态势,从1月的89.8美元/吨快速增至131.4美元/吨;6~8月均价变化不大,在140美元/吨上下波动,之后价格进一步增长,12月涨至146.1美元/吨,接近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图50)。从全年来看,中国铁矿石需求增加和铁矿石定价机制由年度定价改为季度定价是铁矿石价格上涨的主因。海运费用振荡走高造成一季度铁矿石到岸价上涨。日本钢企与淡水河谷达成初步协议,二季度铁矿石每吨支付大约为105美元/吨(FOB),较2009财年上涨90%,引起铁矿石二季度到岸价的进一步上扬;中国房地产新政和为达节能减排目标而对钢铁冶炼厂实行的强行限产停产政策暂时降低了对铁矿石的需求,引起三季度铁矿石价格止升甚至略有下调。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出口禁令减少了对中国市场的供应,同时引发了对禁令扩大至印度全国的担忧,这是四季度铁矿石价格上扬的主因。另外,各国出台限制出口政策也是铁矿石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2010年4月23日,伊朗禁止出口含铁量66%的铁矿石。4月29日,印度宣布将铁矿石块矿出口关税从10%提高到15%。4月30日,印度铁道部再次调高出口铁矿石铁路运费100卢布/吨。5月3日,澳大利亚宣布,拟从2012年7月开始向本地类企业征收税率高达40%的租赁税。

图 50 铁矿石价格走势

专栏 13 铁矿石谈判机制由年度定价改为季度定价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最早开始于1981年,经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谈判协商后,双方确定一个财政年度的铁矿石价格。根据历年传统的谈判习惯,国际铁矿石市场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并分别确定亚洲价格和欧洲价格。亚洲市场主要以中国和日本为用户代表,欧洲则以德国为用户代表。

铁矿石供应商主要有3家: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根据往年谈判惯例,一旦供应商任意一方和钢厂任意一方价格达成一致,则本年度铁矿石谈判就会结束,其他供需双方均接受此价为新的年度价格,即首发价。

但从2008年开始,谈判发生了显著变化。2008年2月18日,新日铁率先与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财年两种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协议,其中南部铁精粉涨65%,卡拉加斯粉涨71%。这改变了以往“同品种同涨幅”的惯例。2009年,游戏规则面临彻底破裂的威胁,一直到今年5月末才达成首单。2010年,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相继与全球大部分客户达成以季度定价为基础的最终或临时性协议。至此,国际三大矿商已就铁矿石定价“长协改短约”形成统一战线,传统的长协机制完全被打破。“长协改短约”一直是必和必拓近年来追求的目标,此轮谈判必和必拓得到淡水河谷和力拓的支持和参与,终于向季度定价机制的确立迈出了重要一步。

事实上,铁矿石供应商几年前就提出指数定价,即是变相的现货价格。现行的铁矿石价格指数是以中国港口到岸价格为基础进行编制,而铁矿石现货交易仅占海运市场的20%,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日本、欧洲基本上没有现货市场。市场已经出现了基准价格和指数价格共存的情况,越来越多的铁矿石现在以现货市场价格结算,其中必和必拓在现货市场销售的铁矿石已经占到总量的20%以上,而以前只有10%。淡水河谷也同样在加大其现货市场的份额。

铁矿石谈判机制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供需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回暖,全球铁矿石需求日渐攀升,价格也必然随之水涨船高,三大矿商选择了有利于供方利益的定价机制。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与长协价差价过大,甚至相差一倍多。金融危机时,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一些钢铁公司转而从现货市场购买价格更便宜的铁矿石。但当经济复苏时,需求又出现大增,现货市场价格上涨,钢厂又重新选择按长协价购买铁矿石。三是铁矿石现货市场的发展为季度定价提供了参考价格。现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据保守估计现货市场的交易量至少已占铁矿石总交易量的10%。四是铁矿石定价机制变更的背后还存在着诸多金融炒家的身影,他们看到了铁矿石这种商品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和价值,铁矿石在他们眼中早已具备了如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拥有的金融属性。

铁矿石价格金融化已经开始。2008年5月,德意志银行推出铁矿石掉期交易。2009年5月,摩根士丹利、高盛和巴克莱三大投行联手推出了现金结算的铁矿石投机交易。目前,全球有三大铁矿石指数,即环球钢讯的TSI指数、金属导报的MBIO指数和普氏能源资讯的普氏指数,全都以中国需求为主要参考指标,但中国在金融指数中同样没有发言权。

铁矿石的年度定价机制改为季度定价机制,对中国钢铁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铁矿石价格不稳定性增加,短期价格浮动较大;二是我国钢铁企业成本进一步上升,利润空间进一下降低;三是国际铁矿石价格上升,成为引入输入性通胀的通道之一;四是我国每年为此多付出大量的外汇储备,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金价持续上涨。国内金价全年平均为267元/克,同比增长25.0%,保持稳定上涨。从月度看,月平均价呈现稳定上扬态势,从1月的247.8元/克上涨至12月的295元/克,12月7日已涨至304元/克。伦敦黄金价格变化趋势与国内基本一致,同期均价为1225美元/盎司,同比增长25.9%,稳定上涨;月均价呈现逐步上扬之势,从1月的1117.9美元/盎司涨至12月的1391美元/盎司,12月7日进一涨至1410美元/盎司,突破1400美元/盎司大关(图51)。黄金价格快速上涨的主因一是从影响黄金价格最主要的国家美国来说,美国经济表现疲软,引起投资者对市场的一个担忧;二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元区的信贷危机虽然都已经得到相应的出面解决,但是很多的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度大打折扣,这使得黄金的避险魅力大增;三是从亚洲来说,九月十月是亚洲两大中心国中国和印度的节日最多的月份,实物黄金消费需求增大,因而也带动黄金价格上涨;四是朝韩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增加了对黄金进行投资的吸引力;五是国际金价两次井喷式上涨均与美元、欧元两大货币大幅贬值预期密不可分。4~6月,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欧元一跌再跌,黄金则趁势连续刷新历史纪录。而9~10月,美联储不断释放继续扩大流动性的信号又掀起新一轮美元抛售狂潮,处在跷跷板另一端的国际金价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12次改写收盘价历史纪录。

图 51 国内国际金价格走势

稀土价格回归。2003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矿产品价格进入快速上升通道,但我国优势矿产品尤其是稀土产品价格上涨较慢,与金、银、铁、铜、铝等快速上扬的矿产品价格形成强烈反差。低廉的价格与珍贵的稀土严重背离。

进入新世纪以来,稀土价格快速下降,仅从2006年开始略有回升。从1990年到2005年,我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是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2006年后价格有所增长。稀土价格的长期低迷与其他矿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国出口的氧化铈和氧化钇等重要稀土产品价格除2010年外远低于上世纪90年代,而氯化稀土价格一直保持在低位。例如,2009年氧化铈出口平均价只有1996年的65.5%,氧化钇出口平均价只有1996年的38.6%,氯化稀土出口平均价只有1993年的56.2%,宝贵的稀土价格不升反降,稀土价格与宝贵的明显背离。2010年在我国取更为坚决的控制措施后,稀土价格才出现大幅上扬(图52)。

图 52 重要稀土产品价格变化

(4)非金属价格波动调整

氯化钾价格波动调整。国产氯化钾全年均价为2996元/吨,同比下降22.8%。从月度看,月均价呈先降后升态势。从1月2800元/吨降至7月的2400元/吨,再上扬至12月的2800元/吨(图53)。7月之前的下降反映了非金属受金融危机影响反应滞后的特点,8月价格的上升显示氯化钾有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之势。

水泥价格波动加剧。水泥全年均价为324.4元/吨,同比增长3.4%。从月度看,前三季度水泥价格变化不大,基本在310~320元/吨之间波动;进入四季度价格快速上扬,12月均价已高达361.2元吨(图54),新疆与西南等局部地区甚至超过500元/吨。四季度价格上涨的主因:一是2010年6月院下发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部分水泥窑厂减产甚至停产,导致产能下降。二是生产成本上升。2010年9月中下旬出现的油荒增加了柴油成本,煤价上涨和电价优惠的取消也增加了水泥的生产成本。

图 53 国产氯化钾价格变化

图 54 水泥价格变化

花旗为什么说原油的牛市要来了?

由于原油是不可再生性,因此原油短期供给弹性较小,所以在没有新的大型油田被发现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出现时,影响原油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决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1、原油库存与油价

原油库存和需求数据公布后,油价选择向上或向下波动的方向,从而直接影响伦敦和新加坡布伦特油的走向,带动油品价格向上或向下波动。原油库存对油价的影响是复杂的,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原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减少当期供应,从而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原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增加当期供应,从而导致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

2、美元汇率因素由于国际原油交易主要以美元为标价,因此美元汇率也是影响原油价格涨跌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美元升值时,国际上黄金、原油、铜等大宗商品原料价格有下跌的压力;反之,当美元贬值时,此类大宗商品的价格将上涨。

但是,美元汇率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且不够显著。统计分析显示,WTI原油期价与美元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22,这说明在油价波动中,美元汇率相对于原油的供求关系来说所起的作用非常微小。

3、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全球经济的增长会通过改变原油市场的需求量影响原油价格,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增长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用原油消费对GDP的弹性系数来表示。然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不只可以用来解释中长期的油价上升,短暂经济衰退导致的油价回落也可在经济数据的变化中显现出来。

4、突发与气候状况原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原油和控制原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紧张的地缘政治强化了国际原油市场对供给收缩的预期。气候状况会影响到原油的供给和需求,比如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原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国际油价,但它对整个国际油价的影响作用是短期的。此外欧美许多国家用原油作为取暖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价格发生变化。

5、地缘政治因素石油是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其对国家的经济、军事、安全等有着重大的影响。国际原油的市场价格的变化往往会受到地缘政治和产油国政局因素的影响。地缘政治和产油国政局因素对油价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其一是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原油供给量真实下降;其二是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国际原油市场对未来供给减少的担忧,但实际供给量没有减少。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石油定价权。该组织为了维护各成员国的利益,对各成员国实施严格的生产上限制度,并且每当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该组织各成员国将施行减产的政策,以达到维护高油价,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3%回到俄乌冲突爆发之前

花旗周三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原材料势将在2017年强势收尾,原油和金属价格进一步看涨

“自第三季度开初以来,大宗商品就发挥威力,势将在2017年余下时间有突出表现,尤其是鉴于投资资金有更强的动力流入该市场,”

花旗在报告中说。原材料将在下周结束的本季度中上涨,主要受益于包括铝在内的金属价格走高。花旗表示,本季度,由于中国的增长更加平衡、人民币走强、以及实施环境与安全政策,强劲推动金属和大宗商品市场。

“总的来说,我们预期强劲表现将持续至年底,原油整体若非取而代之,也许有望加入与中国相关的大宗商品和稀有金属的强劲势头,”

花旗表示。“在经历动荡的夏季之后,原油应在今年底收高”。花旗今年一直持续看涨大宗商品。花旗2016年7月表示,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复苏,投资者将更多现金投入基金,都是有利因素。

花旗上个月表示,随着中国推进供给侧改革,金属、铁等全球市场趋紧。

由于原油库存或会下降,现货市场可能收紧,花旗近期内仍对原油保持中性至看涨的观点

料布伦特在第四季度至每桶58美元,2018年为54美元,预估明年WTI至50美元。周三,布伦特原油达55.43美元,WTI稍低于50美元。“供求基本面继续趋于与我们建设性的预期一致,原油库存在夏季期间以每天约100万桶的速度下降,”花旗表示。“预计该势头将持续2017年全年”。

因为中国的增长更加平衡、人民币走强、以及实施环境与安全政策,强劲推动金属和大宗商品市场。

这两天的期货行情怎么样?

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全球市场上除美元外,几乎所有主要资产标的都在下跌。不过即便如此,油价的表现之低迷,依然出乎了许多市场人士的意料。

行情数据显示,全球基准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本季度已累计下跌了约23%,这使得油价已回到了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的水平。

布伦特原油第三季度的低迷表现,是自2020年3月疫情爆发之初那个季度以来最糟糕的季度走势,当时布伦特原油价格单季重挫了约60%。

在油价走软的同时,美国国内汽油零售价格和能源股的股价也出现了同步大跌。自今年6月触及2022年高点以来,美国能源股的市值已经下跌了约四分之一。今年夏天在加油站需要花费超过5美元一加仑买油的美国司机,如今则只需花费不到4美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石油行业的这种跌势是违反直觉的——原油供应依然紧张,能源公司并没有提高产量,许多买家仍在回避购买俄罗斯的石油。

CBIZ投资咨询服务公司(CBIZinvestmentAdvisoryServices)首席投资官AnnaRathbun表示,“在所有条件几乎都相同的情况下,油价在供应依然短缺的情况下跌至俄乌危机前的水平以下,这是说不通的。”

不过,原油空头们显然也有着他们自身的抛售理由。他们指出,对需求减少的担忧正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推动了从埃克森美孚到航空燃料和柴油等所有商品的下跌。世界各地的央行都在迅速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货膨胀,这打击了金融市场,拖累了全球经济。

由于美联储试图遏制通胀而不断激进加息,美元走强同时也给油价增加了压力。对海外买家来说,大宗商品因此变得更加昂贵。

交易员们还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感到不安。世界银行本周预计,202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将放缓至0.5%,人均GDP则将萎缩0.4%,意味着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后市仍有变数

目前,许多人正担心原油市场的价格波动可能会延续到年底。美国将在10月份结束战略石油储备的释放,分析人士正在密切关注这一的影响。

当然,更多华尔街投行仍预计油价在三季度的大跌可能只是暂时的,后市可能仍将有大把的上行空间。摩根大通就表示,驱动需求的反弹、能源公司对资本支出的持续投资不足、伊朗石油仍无法进入市场以及OPEC的潜在减产风险,都可能使油价在今年第四季度重新飙升至每桶101美元。

总部位于休斯顿的能源研究情报和咨询平台CorbuLLC的董事总经理SamuelRines称,“现在的油价约为每桶80美元,在这里买入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

可以预见到的是,俄乌冲突的进展仍将持续影响能源市场的走向。由富裕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在9月初推出了一项,试图为俄罗斯石油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设置上限,以限制俄罗斯的石油销售收入。一些业内人士预计,价格上限将软化欧盟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的,该将于今年晚些时候生效。

另一个可能支撑油价的因素是:美国油气公司目前仍把向股东返还利润,放在了扩大产能之前,这表明油市供应仍将有限。

“真正的问号之一是需求会发生什么。我想告诉你,即使在2019年的水平上,市场也是相对紧张的,”埃克森公司首席执行官达伦-伍兹在此前的财报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

这正促使一些投资者更深入地涉足该行业。HennessyFunds的能源转型基金投资组合经理BenCook表示,该基金已经增加了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相对于可再生能源公司股票的权重,因预计油价会因为供应不足而上涨。

Cook指出,“鉴于我们对大宗商品的前景预测相当强劲,我们认为能源股的表现将紧随其后,我们更青睐那些在大宗商品领域有良好敞口的公司。”

最近中国石化怎么了?怎么一路下跌啊?请专家点评这支股票!!谢谢!!

2009年前3个季度,国内外铜价持续大幅上涨,到8月份,铜价已经回到去年十一长前的价位附近,此后位于高位震荡。其中LME三个月铜最高达到6545美元,较去年年底的收盘价3080美元上涨了1.13倍。国内沪铜指数最高达到51339美元,较去年年底的收盘价23914元上涨1.15倍。

去年十一后的三个月里国内外铜价暴跌50%以上,今年铜价又快速收回所有损失,铜价这种“V”型的暴涨暴跌是历史上少见的,用“百年不遇”来描述也不为过。分析来看,去年年底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取积极的救市政策是导致今年铜价出现“V”型反转的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在救市政策下出现的基本面变化也对铜价的上涨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

1. 各国救市政策和经济摆脱底部是铜价上涨主因

2009年前8个月铜价持续上行,这与各国取积极的财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很大关系。

从中国来看,在去年年底发生经济危机时,国家紧急追加1000亿投资,同时推出了2009-2010年两年4万亿的投资,并且在今年2月份推出十大产业政策,中国汽车、房地产受到减税和打折及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支持,在3月份后开始出现回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国新增巨幅增长,在前6个月中,中国新增达到7.37万亿,平均每月为1.2万亿,而在过去一个月在3000-4000亿就是高的了,去年中国全年的新增只有5万亿。大量的新增使国内货币供应宽裕,今年前7个月中国货币供应量增幅为28.42%,过高于去年同期的16.35%,在今年中国GDP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货币供应超出市场实际需求,从而引发了国内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吸引了大量投资需求进入铜市,成为铜价上涨的主因。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在纷纷出台救市政策,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开始实施定量式货币政策拉开了投资者进入商品市场的序幕。美联储在3月18日会议声明后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同时为给抵押市场和房市提供更大支持,委员会决定通过以下方式扩大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另行购入多达75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令今年的此类证券购买总量达到1.25万亿美元;还将今年的机构债购买量至多增加1000亿美元,至2000亿美元。此外,为了改善私人信贷市场状况,委员会决定在未来六个月内购买多达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此声明表明美国开始实行定量式宽松货币政策,也就是向社会和金融体系注入大量现金,给金融市场和流通领域强行注入流动性。不仅是美国,其它国家也在纷纷取定量式货币政策,如3月11日英格兰银行正式宣布125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5月7日欧洲央行宣布购买总额达600亿欧元的资产担保债券,6月24日将通过一项规模达到4422亿欧元的一年期再融资操作,为有史以来注资规模最大的一次。在各国央行纷纷印钞票的背景下,全球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其中美国M2增幅超过8%,而其正常时的增幅在6%以下,日本货币供应量增幅也达到6%以上,而过去其M2是为负值。在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却在增加,市场担心在恢复时货币乘数增加将会引发通货膨胀,在这种预期下,投资资金纷纷进入金融和商品市场,给铜价的持续上行提供了动力。

除了美国实行定量式宽松货币政策给美元压力外,全球经济出现触底的迹象也引发投资风险偏好增加,资金从美元资产转向商品市场给铜价支持。从3月份以后的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最差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各国对经济最为敏感的制造业指数今年出现调头向上的局面,去年年底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后各国PMI数据大幅下跌,但今年2月份后,各国PMI数据普遍调头上行,而且中国PMI回到50以上进入扩张,PMI的走好表明制造业最差时期已过,这给铜消费以支持。不仅如此,欧洲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开始调头回升,美国房地产也出现到底迹象,种种数据显示全球最差时期已过,投资的风险偏好开始增加,资金从美元资产转向商品市场,给铜价以支持。

中国新增当月值

主要国家货币供应量

品种叠加美元

全球主要国家PMI

2.中国铜进口创纪录是铜价上涨主因之二

2009年前6个月精铜市场的关注焦点集中在中国铜进口量上。从历史上看,近十年来中国精铜年均进口量在100万吨左右,每月进口量多在10万以下,20万吨的进口量只在2007年3月份见到过一次。但在2009年中国精铜月度进口量连续上破历史纪录。1月份因为春节原因进口量为18万吨,2月份为27万吨,3月份为29.7万吨,4月份为32万吨,5月份进口增幅为33.7万吨,6月份更是创纪录的达到了37.89万吨,前6个月中国精铜进口量达到178.24万吨,同比增长1.6倍。中国2008年精铜的消费量为466万吨,进口量为105万吨,单从前6个月的进口增长量计算,中国精铜的消费就会增长40%。从表观消费量上看,前6个月中国精铜消费增长达到52.69%。中国精铜消费占了全球的1/4,即如果中国精铜消费增长40%,那么全球精铜消费增长就会在到10%,如此强劲的消费口引发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好转的预期,支持铜价大幅上涨。

今年3月份以来,受中国政策带动,经济开始好转,铜加工行业开工率也开始回升,但以年国内经济增长和行业情况来看,中国铜的消费是难令人信服的,分析来看,中国铜进口增加主要原因在是中国废铜供应量大减,精铜消费代替废铜消费,另外国储收铜也加大了中国铜的进口,当然投资需求也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我们从2009年的情况来看,铜矿产量和进口量保持小幅增长,但废铜进口量却出现了巨大变化。今年前7个月中国废铜进口量为218.64万吨,同比减少36.14%,如果以废铜为30%计算,则减少金属量为37万吨。废铜供应减少导致精铜原材料和下游企业对废铜的消费转向精铜。除了废铜进口量减半令国内铜供应紧张外,国储收铜也是中国铜进口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后来国储表示收储23.5万吨铜。

在供应紧张的局面下,中国铜价开始上涨,但国际市场却因金融危机难有好的表现,这使得国内外铜比值上升,进口利润大增,在4月份时,现货进口利润一度达到6000元,三个月铜进口利润也达到2000元。比值有利吸引了大量贸易买盘,这更加大了中国铜的进口,从而使全球铜过剩的局面发生转变,这一点从LME铜库存的变化中体现的很明显。今年前两个月LME铜库存持续增加,至2月25日,LME铜库存已经从去年年底的33.7万吨上升到54.8万吨,但此后快速回落,至6月24日,库存已经降至27.5万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初LME库存的减少主要发生亚洲的库存,釜山的库存年初为5万吨,但从2月底开始下降,到6月份只剩1000吨,新加坡、光阳年初的库存从2万吨降到只有125和500吨。在亚洲铜库存消化完后,LME在欧美的库存开始下降。由于中国进口强劲,在此期间,中国铜贸易升水一度达到250-300美元,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的,较正常水平翻了两倍还要多。中国精铜进口强劲导致LME铜库存大幅下降,从而使国际铜价追随国内铜价上涨。

2009年中国废铜和精铜情况

3、4月铜现货和三月期铜利润图

中国的大量进口导致LME铜库存减少

LME亚洲库存情况

中国现货升水和贸易升水

二. 第四季度铜市场预测

2009年9月份国内外铜价以高位震荡为主,市场规避两大政策性风险。其一是各国收缩流动性的时间,其二是美国CFTC听证会讨论限制投机资金进入大宗商品市场的规模。在9月4-5日,这两大问题纷纷得到解决。其中关于流动性的问题,在20国财长会议上,大家达成共识,目前继续实施经济刺激 但需考虑退出时机。另外CFTC听证会也有了结论,即开始实施细化后的投资者持仓报告,但就其内容看,只是将商业持仓分成为了两类,一类是生产商/加工商/贸易商/消费商,另一类是掉期交易商,对于掉期交易商仍不进行限仓,因为掉期交易商多是大型银行的套保,其实只是增加了报告的透明度,未取得实质的进步。我们看到,在这两个政策性风险释放后,铜市和原油市在9月8日都有良好的表现,但令人失望的是,在此后的几天中铜市和原油并未能继续上行,相反在美元汇率大跌的情况下,铜市却出人意料地开始回落,今年铜市运行中的规律在此全部失效,这令所有的投资者大跌眼镜。

对美元下跌铜反应疲软

1.铜市压力显现,基本面过剩和流动性退出提上议程是主因

分析来看,铜市表现疲软与今年前三个季度铜价上涨的主因在发生改变有很大关系。

从基本面看,铜基本面过剩和需求疲软的担心开始显现。

今年铜价的上涨与中国铜进口有很大关系,但从目前来看,中国铜进口正在持续减少,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铜进口量已经降至21.万吨,虽然同比仍增长152%,但环比已经是连续第二个月大幅下降,较7月份的29.22万吨下降了7万余吨。不仅如此,中国保税库的铜正在回流到LME,9月份LME铜库存已经达到32.77万吨,较7月中旬的低点25.72万吨增加了7万吨。不仅如此,在中国铜进口减少的同时,上海期货铜库存却在大幅增加,至9月中旬,上海铜库存已经超过10万吨,达到10.4万吨,这不得不令人怀疑中国的隐性库存正在转为显性库存。根据今年前8个月的进口量以及安泰科的推算,今年中国的库存量可能超过100万吨。从中国不断提出保增长调结构,以及中国铝、锌、钢材、化工产品全部过剩的情况来看,铜过剩的框架越来越明显,这无疑给市场形成压力。据CRU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球经济过剩量会在82.8万吨。

从流动性上看,各国央行将退出流动性提上议程给市场施加了压力。

全球铜基本面严重过剩

中国精铜增长放缓

上海铜库存上涨

中国进口减少导致LME库存增加

今年铜价上涨的主因在于各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通胀的担忧吸引了大量投资需求。但从目前来看,全球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市场开始对今年的非常规措施将会引发通胀的担忧越来越强烈,并且从8月份以来一直为各国、央行和国际金融组织所讨论,虽然目前大家普遍认为退出流动性仍为时过早,但退出流动性的议程已经被推上了日程。今年全球经济得以快速摆脱百年不遇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各国政策和央行超常规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从目前来看,各国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投资和救市政策,在消费和民间投资启动前,如果提前退出流动性,很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衰退,这在29年大萧条时期是曾经出现过的,因此后续各国政策和央行退出流动性成为市场最大的不定因素。在这种背景下,无疑投机的风险正在加大。从而对最近的投资需求带来压力。

2. 经济复苏趋势未变,铜市仍有支撑

对于铜的大势,市场分歧巨大,但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仍是今年年底的大背景,这又给铜价以支持。

这次经济危机主要爆发在美国,欧洲因为购买次贷产品和对美出口信赖性过大,也深陷衰退。从第一季度来看,美国GDP下降6.4%,欧洲下降4.55%,日本下降15.2%,跌幅均为20年来之最。但从第二季度来看,这些发达国家经济也有触底的迹象,尤其是美国,最新的数据显示,其第二季度GDP只下降了1%,好于市场预期的-1.5%,表明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的降幅已经大大放缓。美联储 (Fed)在8月底发布的褐皮书报告指出,在12大地区联邦储备银行中,有11家回报7、8月份的经济情况稳定或改善,显示70年来最严重的美国经济衰退业已结束。美联储官员预计,在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的帮助下,美国经济活动将在今年稍晚恢复增长,且该势头将延续至明年。9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了2009年和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世界经济2009年全年将下降1.3%,2010年则将实现2.9%的增长。今年4月,IMF曾预计全球经济今年将收缩1.4%,2010年增长2.5%。从历史上看,全球经济进入复苏时铜价会持稳,并且在经济进入增长时快速上涨,鉴于全球经济在第四季度进入复苏,我们认为铜价整体走势仍会有支持。

从行业来看,9月份公布的数据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已经好转。制造业与铜价相关性最强,历史上看,二者的相关性在65%以上。我们看到,去年10月份经济危机爆发时,各国制造业购经理人指数线暴跌,其中欧、美、日的PMI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最低时达到32.4、33.6、29.6,远低于增长和衰退分界线50,可见这些发达国家制造业衰退程度之重。但从今年来看,经过第一季度的低位震荡后,第二季度开始这些国家PMI开始调头向上,在8月份,美国回到52.9,欧洲回到48.2,中国为54,这些数据显示各国的制造业已经回到去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甚至已经增长或接近增长,全球PMI回到50,整个制造业已经进入复苏。不仅如此,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房地产也出现触底的迹象。其中美国新房销售在7月份达到43.3万套,已经为连续第4个月环比上升,同比降幅也缩小到13.4%。同时美国新房开工率在7月份稳定在58.1万套。汽车销量更是达到126万吨,同比增长1%。

从历史上看,经济复苏的过程中铜价以震荡回升为主,在今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铜价仍会遇到支持。

全球主要国家和经济体GDP放缓

全球主要国家PMI

美国房地产

全球汽车销售

3. 第四季度预测:政策市仍在继续,铜市关键支持位将指引方向

其实今年铜市与整个商品市场甚至金融市场走势有很强的一致性,从系统性因素来讲,就是各国的政策在起作用,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政策市,因此未来各国政策取向仍将决定铜市甚至整个商品和金融市场的方向。去年百年不遇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积极救市,虽然成功地避免了全球衰退的厄运,但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如同“保增长和调结构”一样,二者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其实这不仅是中国提出的口号,其实也是全球经济正在寻求的一种平衡。9月底G20会将对全球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但如同保增长和调结构一样,这是很难在短期内同时得以解决的问题。各国退出流动性的方法将直接决定未来的全球经济,也将决定金融和商品市场的运行方向。

://ometal/bin/new/searchkey.asp

一方面是全球经济进入复苏,另一方面却是基本面过剩和退出流动性的风险正在加大,投资基金越来越难以找到明确的方向,这也是十一前市场高位震荡缺少明确方向的主因。由于铜价已经回到去年十一前的价格,周边市场又表现疲软,原油无力,农产品大幅回落,这些都给铜市形成了压力,铜价在十一前明显偏弱。“信心比黄金还贵”,这句话用在此时的铜市上再恰当不过,我们关注十一前LME铜市在6000美元支持位的有效性!6000美元是否有效将决定第四季度铜价的主要走势。如果支持有效,铜市仍会回到今年的主基调上,在经济复苏的带动下继续刷新高点。但是如果6000美元失守,那么今年铜价的高点在8月份就已经出现,铜价将在震荡回落的氛围中等待流动性退出的钟声。

中国石化05年实现收入7991亿元,净利润396亿元,同别增长35%和22.6%,每股收益0.456元(香港会计准则0.472元),符合预期。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反而同比下降2.8%,主要是炼油业务受制于政策亏损较大。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长期可以谨慎乐观,但短期甚难体现。作为A股市场旗帜性企业,公司股改日益迫近,可能支付的对价构成安全边际,维持推荐评级。

勘探开发一枝独秀。受益于原油价格高涨,2005年勘探开发业务实现经营收益469亿元,同比大增213亿元。原油产量基本稳定,平均实现销售价格2,665元/吨(约45.9美元/桶),同比增长36.2%;天然气产量提高14%,平均实现销售价格673元/千立方米,同比提高9.3%。上游经营收益占全部经营收益的比例达到70%。

炼油亏损大,营销和分销业务量增利减。2005年中国石化汽柴煤油产量增4.58%,但受制于成品油调价不到位,炼油事业部亏损较大,计入94亿元的补贴后仍有35亿元的经营亏损,较04年经营收益减少94亿元。炼油毛利1.32美元/桶,较2004年的3.86美元/桶下降2.54美元/桶,或65.8%。营销和分销业务量同比增10.5%,达到1.05亿吨,批发比例下降而零售比例提高,垄断优势显现。但全年经营收益下降43亿元,至104亿元,可视作系统内不同部门之间的补贴和转移。

化工业务规模继续扩张,但景气度下降。05年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0.6%、22.3%、11.6%、11.7%,但石油价格暴涨对下游需求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多数石化产品毛利空间受到挤压,全年化工经营收益同比减少44亿元,四季度单季已经出现小幅亏损,毛利率从一季度的19%降到四季度的7%,景气度下降的特征比较明显。

股改迫近,维持推荐评级。长期估值受矿产税制、成本项目变化、上游发现、汇率、行业竞争格局演变影响远大于短期的炼油毛利变动。公司06年受益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程度较为有限。原油价格上升的收益增长与化工毛利的下降构成对冲,06、07年EPS0.47、0.50元,以10倍市盈率计,价格中枢5元附近,考虑对价预期,维持推荐-A评级。

一、上游业务地位突出

2005年中国石化勘探开发业务实现经营收益468亿,占全部经营收益的70%,地位较2004年更加突出。成品油价格管制使中国石化更像一只原油股。

二、炼油补贴后仍亏损35亿

中国石化2005年汽柴煤油产量同比增4.58%,但受制于成品油调价不到位,炼油事业部计入94亿元的补贴后仍有35亿元的经营亏损,较04年经营收益减少94亿元。炼油毛利1.32美元/桶,较2004年的3.86美元/桶下降2.54美元/桶,或65.8%。

三、营销板块通过内部价格调整补贴炼油导致部门收益下降,化工景气逐季下滑

营销和分销业务量同比增10.5%,达到1.05亿吨,批发比例下降而零售比例提高,垄断优势显现。但全年经营收益下降43亿元,至104亿元,可视作系统内不同部门之间的补贴和转移。

化工业务规模继续扩张,但景气度下降。05年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0.6%、22.3%、11.6%、11.7%,但石油价格暴涨对下游需求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多数石化产品毛利空间受到挤压,全年化工经营收益同比减少44亿元,四季度单季已经出现小幅亏损,毛利率从一季度的19%降到四季度的7%,景气度下降趋势已成。

四、发现特大型整装海相天然气田

中国石化在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探明储量2,510.71亿立方米,技术可储量1,883.04亿立方米,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二零零八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年以上,二零一零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方米/年,并配套建设川东北至山东济南的天然气管线。该气田的发现扩大了中国石化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为未来增储上产创造了条件。

五、增加资本支出

2005年公司资本支出587亿元,其中勘探及开板块230.95亿元,炼油板块141.27亿元,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已全面建成投用;营销及分销板块109.54亿元,西南成品油管道全线建成投用,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成品油销售网络,全年净增自营加油站786座,巩固了市场主导地位;化工板块资本支出93.86亿元,分别用于茂名乙烯扩建、上海石化和扬子石化的PTA改造、化肥原料煤代油改造;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人民币11.64亿元用于信息系统建设。另外,上海赛科和扬巴乙烯两大合资项目顺利投入商业运营,计入资本支出26.02亿元。

2006年资本支出人民币700亿元。其中:勘探及开板块298亿元,炼油板块146亿元,化工板块125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110亿元,总部及其它21亿元。

六、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启动

公司盈利受益于新机制的远景可以谨慎乐观,但短期存在相当不确定性。05年炼油业务亏损130亿元,与我们估计的120~150亿元相符,如果原油价格变动不大,3月26日的成品油价调整大致可令中石化的炼油业务盈亏平衡。但05年的WTI均价为56美元/桶,06年一季度已经较05年平均数上涨了12.9%,达到63.64美元/桶,米纳斯现货价较05年均价上涨的幅度更大,为22.9%,达到63.28美元/桶。按照油品定价机制配套改革方案的设计,这样的原油价格水平下中石化的炼油业务应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如果原油价格不从目前位置回落,成品油出厂价未来仍需继续上调。

七、注意长期因素

目前市场对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提升炼油利润从而带来炼油、炼化尤其是一体化公司估值上升的关注度高,而对一些从更根本、更长远角度影响公司估值的因素注意不足。实际上,炼油业务作为整个石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地位和重要性不仅低于上游的勘探开发,甚至也低于下游的渠道价值,05年三季度罕见的全球炼油高毛利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常态。和加工制造环节所能提供的有限附加价值相比,矿产税制的显著调整、汇率的明显变动以及未来石化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化,更有可能从长远影响公司的估值,这些因素基本为负面。只有勘探开发的重现,才是能够从根本上显著提升公司价值的。

八、股改对价提供中短期安全边际

06年原油价格上升的收益扣除特别受益金后与化工毛利的下降构成对冲,预计06、07年EPS0.47、0.50元,以10倍市盈率计,价格中枢5元附近。作为旗帜性公司,股改日渐迫近,可能支付的对价提供了投资的安全边际,维持推荐-A评级。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hainingrm.com/yjzs/16816.html
最新的油价调整_最新汽油价格调整
油价涨到7元怎么办_油价涨几毛降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