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化工到底有什么风险
2.煤化工的发展运用
3.“双碳”政策密集出台,煤化工行业还能“吃饱穿暖”吗?
4.原油涨价哪些股票受益
5.原油上涨利好哪些股票
6.重重压力之下 未来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之路如何走
这么说吧,煤化工只有在一桶原油价格格高于120美元的时候才能收回成本,而目前沙特和美国人较劲,原油价格都低于60美元了,煤化工可以说全部都是亏本的。由于煤和石油的特点不同,首先煤是固体,在原料加工上来说比石油多出一个汽化和液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能耗和资金消耗是很多的,然后,煤里面的长碳链是没法直接应用的,大家都知道石油工业第一步是把石油裂解,也就是石油里的长链直接打断成较短的短链,然后利用沸点差异来进行分离,而煤化工的来说,裂解和裂化是行不通的,因为作为固体原料,煤里面的长链碳是没法直接截断的,因此要实现煤汽化,也就是用煤制合成气,像甲烷,氢气,一氧化碳这样的,然后再制备乙烯之类的石化原料,才能卖出去。可以看到,就和石油路线相比的话,煤化工的汽化和重组步骤是多余的,因为你的目标产物是短链碳,而石油路线可以直接截断长链就行了,而煤化工必须把长链上每个碳全部分开,然后再组成短链碳,这是煤化工巨大的能耗和污染的来源,而就石油路线来说,这些都是不需要的步骤。所以煤化工目前和石油来说完全没有竞争优势。前段时间之所以煤化工兴起,一是由于石油价格炒得比较高,还有就是我国煤多油少,发展煤化工是国家作为战略考虑,不得已而已,所以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投入是很多的,才能保证煤化工企业勉强不亏本。而现在石油价格这么低,即使有大量国家的资金援助,煤化工也还是搞不下去了。还有,煤化工是高耗煤,高需水项目,所以我国煤化工多集中在山西和内蒙这些煤产地,而这些地方的水又严重短缺,这也是目前煤化工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相信你在查阅煤化工的资料的时候,资料里都会提到石油短缺和价格波动,发展煤化工来代替石油这样的话的,但是就目前探测到的石油储量来说,世界石油储量相比30年前不仅没少,反而多了好多,因此如果石油长期供应充足,而价格区间合理,那么煤化工,至少就目前的技术来说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煤化工到底有什么风险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后,对国内石油开类板块的上市公司都是利好的,受益的股票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上海石化、中曼石油、泰山石油、海油工程等。油价的上涨通常受益的有油气开、油服设备、煤化工、综合油气等行业。
温馨提示:
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2、所有金融类衍生品的投资都具有风险性,对于投资者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不适合没有专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除了基础的金融知识外,投资者还应做到自身风险承受的控制,不可盲目的进行投资。
应答时间:2021-03-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s://b.pingan.cn/paim/iknow/index.html
煤化工的发展运用
一、发展中国煤化工产业的优势: 1、我国煤炭丰富、种类齐全、价格相对低廉 中国已探明可开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 年产量居世界第 一。品种以褐煤到无烟煤各个煤种, 特别是低变质、中低变质 煤种占有较大比例。 2、国家政策支持, 大力扶持, 企业坚固的资金和技 术后盾 实行“节能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煤化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各级加大对煤化工项目发展的支持力度, 政策倾斜获 得的资金投入, 不少实力强大的能源企业也审时度势有选 择地参与发展煤化工, 加大投资, 重视研发。同时, 外资与民 营资本也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大规模进入煤化工行业。 大型高效洁净加压气流床煤气化装置, 新工艺超大型甲醇生产装置, 煤炭直接液化、间接液化装置, 煤基烯烃 (MTP、MTO) 装置等各项商业化示范工厂的建成。 3、市场需求有保障, 产业化前景乐观 新型煤化工产品主要是煤炭液化生产油品燃料, 煤基甲醇、 二甲醚进一步加工生产乙烯、丙烯等。生产上述产品不仅对平 衡我国能源结构, 解决石油短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而且有利 于改变传统煤化工的产品格局, 实现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产品的相互补充。 二、影响煤化工发展的制约因素: 1、周期长、投资高、技术水平高是煤炭化工本身的固有特性, 要将其从不清洁的能源转化为清洁能源及化工原料, 所需的环节多、流程长、技术要求高、难度 大, 投资高。 2、量高度集中 根据 2003 年公布的数据 ,国内煤炭基础储量排前 15 名 的省区占总量的 96. 1%, 其中排前 3 位的山西、内蒙和陕西占 61. 82%, 仅山西就占有中国煤炭基础储量的 31. 29%。 同时, 中国煤炭的地区分布还有 2 个特点: 一是煤炭储存与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逆向分布, 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格局仍 将长期存在; 二是煤炭与水呈逆向分布, 富煤地区大 都缺水。 3)环境污染严重 煤直接燃烧的排放已成为中国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目前,我国 SO2 和 CO2 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 1 位和第 2 位 ,其中 85% 的 SO2 的排放来自于煤炭的使用。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给 中国的环境保护带来沉重的压力。 2 发展煤化工面临的机遇和风险 2.1 机遇 1)目前, 我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 经济结构 化特征日趋明显, 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 许多替代能源的新技术大部分已有开发成果, 其中许多已商业化或接近商业化。 2、受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上涨以及国内油气不足、 石油进口日益增加的影响, 加速发展煤化工已成为煤炭和化工行业关注的热点。 三、目前煤化工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其点评,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目前, 国内部分煤炭企业和产煤地区把建设新型煤化 工工程作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向, 并在加紧实施以煤化工调整产业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 我国煤炭工业长期以来以结构零散、无序竞争为主要特征, 传统的煤化工行业也是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以简单的扩张数量为主, 不注重优化结构、治理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 式造成了煤炭的大量浪费。 研发不足导致技术滞后煤化工行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在于技术进步。 另外,煤化工技术开发尚未被提升至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国煤化工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还有相当大 的差距, 技术进步速度也比较缓慢。 成本因素是导致煤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确定的风险。煤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受到以下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是石油价格,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迅速提高, 煤化工产品的相对投资价值随之显现, 这也是触发煤 化工行业投资热情的重要因素。 国际油价会出现周期性的涨跌, 因此煤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会有周期性的变化; 二是天然 气开发利用的制约, 石油价格的高涨也引起了投资者对天然气行业的关注。天然气化工的市场前景同样被许多投资者看好。 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在某些领域内会对相应的煤化工形成替代关 系; 三是煤炭价格。国家为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改善煤 炭工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和安全生产形势, 正逐步加大对中小型 煤矿的整治力度, 预计将有大批中小型煤矿被关闭。同时,随着经济发展, 电力用煤要求将会快速增长, 在此期间可能会出 现煤炭产量的增加跟不上需求增长的局面, 从而导致煤价走高, 煤化工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增加, 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 3 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对策 我国煤化工产业应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优质能源保障。 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解决 3 个关键问题: (1)解决水供求不足, 水是 建设新型煤化工工程的重要基础条件; (2)拓宽资金筹措渠 道, 实行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 (3)重视组织管理和培育高素质的技术队伍, 实行先进、科学、高效的管理和经营模式。 2)重视煤化工产品投资方向。现代煤化工产品大体可分 为传统产品和能源替代品两大领域, 对于前者应选择那些与石 油化工路线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煤化工产品。能源替代产品是 新型煤化工的潜在市场, 前景广阔, 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产品类别: (1)煤制油; (2)醇醚燃料; (3)甲醇 制烯烃和甲醇制丙烯。新型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的区别主要在 于: 用洁净煤技术, 先进的煤转化技术以及节能、降耗、节 水、治污的新技术来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领域。 3)注意投资区位的选择。在项目选址时应侧重于煤炭资 源条件良好, 煤种与规划项目匹配程度高的地区。另外, 如果 当地煤化工发展具备一定基础, 也有利于项目投产后产业链的 进一步延伸。依据上述条件, 山西、河南、云南、贵州、山东、 安徽、宁夏、陕西、内蒙、新疆等传统产煤大省、自治区在发 展煤化工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 而具体的工程项目必 须着眼于坑口和煤、水条件具备的地区, 直接将煤转化为 二次清洁能源及化工产品。 4)综合发展“多联产”系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多产联合系统的工艺方面将煤化工、发电、建材、冶金等相结合, 产品 方面应形成化学品、液体燃料、电力、热力、煤气、建筑材料 和金属材料等关联生产, 以达到、能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 生产以及环境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具有规模化、 大型化、 一体化、基地化等特征的多联产装置相对于单产的煤气化装置 在综合投资规模、生产成本、能耗等关键指标上展现出巨大优 势, 是大型企业的发展方向。 5)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加大投入、 重视研发, 积极支持和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的开 发及其产业化。在技术开发、工程化推进以及商业化运作等方 面积累丰富的经验, 为今后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未来几年的 几个重要的工程项目如下: (1)大型的高效洁净的加压气流床煤气化工程; (2)新工艺超大型甲醇及二甲醚产业化示范工 程; (3)煤炭直接液化和煤炭间接液化示范工程; (4)煤基 甲醇制丙烯、煤基甲醇制烯烃示范工程; (5)整体煤气化联合 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示范工程; (6)煤制合成气与甲醇相结合的 碳一化工系统工程; (7)煤制合成气直接还原铁矿石生产海绵 铁及多联产示范工程。 6)煤化工体系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保持煤化工行业 的竞争力, 必须降低煤化工项目的单位投资, 其中不断提高设 备和材料的国产化率是重要因素之一。 几个重要项目如下:加压干法气流床煤气化装置关键设备内件; 超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 大型输送设备; 耐腐蚀、耐磨蚀的新材料及重要阀门、管件等; 特殊仪表; 新型催化剂。
“双碳”政策密集出台,煤化工行业还能“吃饱穿暖”吗?
全球煤化工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体系。进入20世纪,许多以农林产品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品多改为以煤为原料生产,煤化工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石油化工发展迅速,很多化学品的生产又从以煤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从而削弱了煤化工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全球石油市场的动荡和石油价格的攀升,煤炭作为储量巨大并且可能替代石油的重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键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
世界上生产的煤,主要用作电站和工业锅炉燃料;用于煤化工的占一定比例,其中主要是煤的焦化和气化。80年代世界焦炭年产量约340Mt,煤焦油年产量约 16Mt(从中提炼的萘约1Mt)。煤焦油加工的产品广泛用于制取塑料、染料、香料、农药、医药、溶剂、防腐剂、胶粘剂、橡胶、碳素制品等。1981年,世界合成氨总产量95.3Mt,主要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以煤为原料生产的氨只约占10%;自煤制合成甲醇的比例也很小,仅占甲醇总产量约1%。
美国煤化工 年美国用煤717.7Mt,其中用于炼焦的占5.5%,达39.5Mt。炼焦副产的苯占苯总产量的9%,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生产的醋酸乙烯在其总产量中占 8%。年美国建成由褐煤气化再甲烷化生产高热值城市煤气的工厂,日加工褐煤22kt,产气3.89Mm。同时,又在煤气化和液化方面,进行了不少新工艺试验。
联邦德国煤化工 年联邦德国用煤84.8Mt(不包括褐煤),炼焦用煤占32.6%,为27.6Mt,煤焦油年产量约 1.4Mt。全国钢铁等企业的焦炉生产的煤焦油集中到五个焦油加工厂进行加工,生产的化学品达500多种。电石乙炔化工方面曾有很展,当前在技术上仍有改进。在煤的加压气化和直接液化研究方面也有一些新的进展。
日本煤化工 年日本共用煤106.9Mt,由于其钢铁工业很发达,炼铁等冶金用焦炭需要量很大,因此炼焦用煤占66%,为 70.5Mt。每年的煤焦油产量达2.4Mt,提供了全部萘的工业来源。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生产的醋酸乙烯在其总产量中占23%。
南非煤化工 南非是当前世界上仍拥有煤间接液化工厂的地区,有SASOL-Ⅰ、SASOL-Ⅱ、SASOL-Ⅲ三座合成液体燃料工厂,年加工煤共约33Mt,生产汽油、柴油、喷气燃料等油品数百万吨,副产气态烃、乙醇、氨、硫等化学品数十万吨。
集约化发展
煤炭能源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对于确保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煤化工产业作为实现煤炭高效利用的有力手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发展规划。因此,观研天下煤化工产业分析师分析: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即在确保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基础上椎动煤化工产业的规模化以及集约化发展。
“十二五”期间,国内经济结构将继续延续重化工业发展的态势,国民经济对能源消费的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国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短期难以改变,煤炭消费将基本与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增长。
发展新型煤化工可以部分代替石化产品,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石油进口比例已经超过50%,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据报告显示,随着国内石油、天然气供应的日益紧张,国内化工行业出现了向煤化工倾斜的趋势。国家在内蒙、山西、宁夏、河南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示范工程项目,支持新型煤化工的发展。其中,内蒙古是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部分煤化工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煤化工装备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伴随着西北地区煤化工产业投资热情的高涨,煤化工装备需求即将爆发,这为行业相关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新型煤化工将在“十二五”期间获得新一轮展。
从总量上来看,2006年在建煤化工项目有30项,总投资达800多亿元,新增产能为甲醇850万吨,二甲醚90万吨,烯烃100万吨,煤制油124万吨。而已备案的甲醇项目产能3400万吨,烯烃300万吨,煤制油300万吨。200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政策并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以期规范和扶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2006年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开始从实验室走向生产。
2007年是中国煤化工产业稳步推进的一年,在国际油价一度冲击百元大关、全球对替代化工原料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越发迫切的背景下,中国的煤化工行业以其领先的产业化进度成为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煤化工行业的投资机遇仍然受到国际国内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煤化工技术的工业放大不断取得突破、大型煤制油和煤制烯烃装置的建设进展顺利、二甲醚等相关的产品标准相继出台。
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将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说,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我国煤炭丰富,煤种齐全,发展煤炭液化、气化等现代煤转化技术,对发挥优势、优化终端能源结构、大规模补充国内石油供需缺口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国家“十五”能源 科技和能源建设对发展煤化工给予充分的重视,煤化工在我国面临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本文根据国内外煤化工发展的特点,提出“新型煤化工”的概念。与传统煤化工不同,新型煤化工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能源化工新产业,是我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对未来能源建设和能源技术的发展将有重要影响。
纵观近百年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其间每次原料结构的变化总伴随着化学工业的巨大变革。年世界化石燃料探明的可储量,煤约占74%,而石油约12%、天然气约10%,从角度看,煤将是潜在的化工主要原料。未来煤化工将在哪些领域,以什么速度发展,将取决于煤化工本身技术的进展以及石油供求状况和价格的变化。而钢铁等冶金工业所用的焦炭仍将依赖于煤的焦化,而炼焦化学品如萘、蒽等多环化合物仍是石油化工所较难替代的有机化工原料;煤的气化随着气化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仍将是煤化工的一个主要方面;将煤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碳一化学合成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的开发研究,是进展较快,且引起关注的领域;从煤制取液体燃料,无论是用低温干馏、直接液化或间接液化,都不得不取决于技术经济的评价。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其中原油、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而煤炭价格涨幅相对较小,与石油、天然气的价差不断扩大。根据2011年的价格,统一热值后的煤炭价格(日本动力煤到岸价)仅相当于原油价格的24%,天然气价格的26%。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煤炭价格的快速下跌,原油与煤炭的价格比进一步扩大。煤炭和原油价格表现的差异,使得煤炭作为原材料的成本优势得到提升,煤化工的经济性逐步显现。我国独特的能源结构也进一步提升了发展煤化工的必然性,未来我国煤化工产业,特别是新型煤化工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常常受到战争、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波动较大,因此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对外依赖,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带来很大的隐患。由于石油是生产大部分化工产品的原料,石油的匮乏使得我国很多化学原料依赖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寻找替代能源很有必要。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具有相互替代性,比如煤化工生产的烯烃、成品油等均是石油化工的主要产品。发展新型煤化工可以作为石油化工很好的补充,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原油涨价哪些股票受益
成“能耗双控”重点,短期运行影响大
《意见》强调:我国将继续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根据意见,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由此看来, 我国“能耗双控“政策将长期坚持,煤化工企业所盼的是,地方在执行这一政策时,切莫取”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行为,让煤化工企业或转型升级、或有序退出。
事实上,今年以来,一些地方推行“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行动,“能耗双控”政策不断趋严加码,煤化工企业很受伤。例如一家大型煤化工公司自今年以来多次受到地方双控政策影响,3月份被当地要求企业每天大幅降低电量,限电后企业无法满足最低负荷用电需求,经沟通无果后被迫按照要求停车。这家企业周围的其它三家企业也遭遇相同的命运,相继被迫停产。今年9月初又以能耗指标用完为由,被要求停产。就这样开开停停,断断续续,原本效益就不好,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我国包括青海、宁夏、广西等9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被列为红色一级预警;广东、福建、云南等8个省(区)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被列为红色一级预警。受此影响,3季度以来,上述拉响红色一级预警的省区纷纷雷霆出击,限制“两高”产业。又由于4季度是传统的用能旺季,那些上半年能耗双控指标完成得较好的省(区),同样不敢掉以轻心,也开始加大了对列入“两高”名单的产业的控制。一时间,几乎所有煤化工项目受到限制,产业现状一片黯然,行业发展信心再次受挫。
各地“一刀切、运动式“减碳”方式,严重制约了煤化工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给企业的运行、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最直接影响,就是一些地方对煤化工企业限制供煤、减少供电,给正常运行的煤化工企业带来极大困扰,导致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整个现代煤化工行业面临生死大考。
被列入“两高项目”,长远发展无前途
《意见》强调指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出台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耗准入标准。
不难看出, 《意见》将煤化工作列为“两高项目”,并直接点了煤制烯烃、煤制油气的名。 而院在《方案》也明确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取强有力措施,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
我国煤化工行业中,传统煤化工早已被各地列为两高项目限制发展。例如内蒙古自治区从2021年起不再审批焦炭(兰炭)、电石、聚氯乙烯、合成氨(尿素)、甲醇、乙二醇等“两高”项目;广东省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煤的煤化工、焦化等项目纳入“两高”项目管理台账;陕西省也出台了对“两高”项目限产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我国现代煤化工一般指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气、煤制乙二醇四个工业路径。其中煤制烯烃是现代煤化工中近年来表现最好的一个路径,发展也最快。据统计,2020年国内煤制烯烃总产能达1120万吨/年,且产能还在进一步释放中。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受市场价格暴涨影响,不少企业着实赚了一把。但这个现代煤化工领域的“明星“项目,《意见》规定”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意思是,煤制烯烃的“存量项目”仍可继续保持运转,但今后不得有“增量”项目出现。由此,煤制烯烃产业的发展前景已十分清晰,试图再行上马煤制烯烃的想法可以打消了。
《意见》要求 “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事实上,我国煤制油气的产能规模并不大,煤制油产能为921万吨/年,煤制气产能规模为51亿立方米/年,由于煤制油气项目投入高、经济性差、风险大,企业发展意愿普遍不强,此前一些获得批复的项目基本处于观望状态,有的甚至不打算继续推进,即使不控制,也少有愿意再干这类项目。
煤炭供应“量缺价高”,企业普遍”吃不饱”
《意见》提出,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这表明,我国煤炭消费的“峰值”将于2025年到来。
今年以来,由于煤炭供应骤然紧张,煤化工企业普遍“吃不饱“。《意见》使不少企业再一步认识到,今后煤炭“量缺价高”将成为制约煤化工发展的关键瓶颈。
今年三季度以来波及我国20余省市突然爆发的“拉闸限电”危机,背后的要因就是缺煤。
我国煤化工已经成为继煤电之后,消耗煤炭最多的产业,是煤炭的第二大用户。据统计,我国煤炭年消费总量为40.8亿吨,其中发电消费动力煤34亿吨,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3%;其余17%则主要为煤化工用煤,约5亿吨以上。
在一些煤炭富集地区,由于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速度远高于煤炭产能释放的速度,使得原本富足的煤炭产量骤然变得紧张起来。以蒙东地区为例,这里是我国褐煤的主产区,储量丰富,过去煤炭白莱,2005年当地褐煤价格每吨仅几十元,眼下却超过300元/吨。由于多个大型煤化工项目和煤电项目的上马,该地区煤炭紧张状况已持续多年,无论是发电项目、还是煤化工项目都因缺煤而“半死不活‘,由于煤炭”量缺价涨“,使得当地多个煤化工项目因缺煤日子很不好过,生产负荷难以保证,企业持续亏损;而煤电项目也因缺煤而不能正常发电,有的坑口电厂都难以保障煤炭需求。而据了解,这决不是蒙东一地独有的情况,如比陕西榆林、神木,内蒙鄂尔多斯等地的拉煤卡车排起了长龙,我国多个富煤地区出现煤炭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国内大宗化工商品居高不下,对煤化工构成极大利好,几乎所有的煤化工项目都有钱可赚,高油价支撑煤化工开工率显著提升。于是,各地煤化工企业开足马力抢抓市场契机,这样一来,煤化工开工率远高于去过几年,煤化工对煤炭的需求更加旺盛。据测算,2021年煤化工用煤或增加5000万吨,平均每月增长400多万吨。有人测算,“十四五”期间,如果油价一直处于相对高位,2025年煤化工用煤量将比2020年底增加约1.2亿吨。
最近,国家正在加大煤炭市场的干预力度。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就缓解当前能源危机推出了大力释放煤炭产能、稳定增加煤炭产量、引导煤价回归合理水平等8项措施,煤炭紧张局面开始出现好转,各地“拉闸限电”已有好转。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性措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有关部门在考虑煤炭总量控制时,如果忽略了煤化工产业对煤炭的刚性需求,煤炭“量缺价高”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下去。
原油上涨利好哪些股票
2022年油价上涨利好股票名单一览表:
上游板块的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海油(600938.SH)、中国石化(600028.SH)等;2)油服板块的中海油服(601808.SH)、海油发展(600968.SH)、海油工程(600583.SH)等;3)天然气板块的新奥股份(600803.SH)、九丰能源(605090.SH);4)煤化工板块的华鲁恒升(600426.SH)、宝丰能源(600989.SH)等;5)轻烃裂解板块的卫星化学(002648.SZ)、东华能源(002221.SZ);6)民营大炼化板块的恒力石化(600346.SH)、荣盛石化(002493.SZ)等。
石油板块现在在整理!!
重重压力之下 未来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之路如何走
直接受益于高油价的油气生产商,推荐中国石油(A+H),关注联合能源(H);2)油服供应商,推荐中海油服(A+H),关注中曼石油、杰瑞股份、海油发展、海油工程、石化油服、中油工程;3)高油价下煤化工、轻烃裂解成本优势凸显,推荐煤化工龙头宝丰能源、华鲁恒升,轻烃裂解龙头卫星化学、万华化学、东华能源。长期推荐具备高安全边际,成长性可观的炼化龙头恒力石化、荣盛石化。
3月1日欧盟制裁26名俄官员和企业家,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要求限制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实施新的投资禁令,德国、英国等多个欧洲国家均表态将尽快摆脱对俄罗斯原油、天然气的依赖,加拿大宣布将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同时欧美国家均宣称将取更多对俄制裁措施。另一方面,国际能源署(IEA)30个成员国宣布释放6000万桶原油战略储备以稳定能源市场,但仅相当于全球单日需求的约60%。
金融制裁和担忧情绪叠加导致俄罗斯原油销售量大幅锐减,2月28日乌拉尔原油较Brent原油现货贴水10.46美元/桶,创历史新高(通常仅贴水1~3美元/桶)。市场对于俄罗斯原油、天然气缺位导致全球能源出现严重短缺的担忧加剧,3月1日当日Brent、WTI分别上涨9.71%、9.80%至107.65、102.82美元/桶,创2014年7月以来新高,并有继续上涨的态势。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0年俄罗斯日均出口原油500万桶/天,其中31%、48%出口至中国、OECD国家,出口天然气2381亿方/年,其中5%、72%出口至中国、OECD国家。俄罗斯向除中国外的其余国家出口原油约345万桶/天,超过EIA预计的当前全球在3个月内可释放的产能(约208万桶/天)。
3月2日,据Bloomberg报道,欧盟正在讨论禁止7家俄罗斯银行接入SWIFT系统,但拟议名单未包括俄罗斯最大的银行Sberbank,也未包括俄罗斯能源企业主要服务提供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Gazprombankf),为俄罗斯原油、天然气出口仍保留了一定的结算渠道。若俄乌局势进一步升级,欧美对俄制裁继续加码,严重限制俄原油、天然气出口,将导致全球原油、天然气出现实质性短缺,大幅推涨油气价格。
,我国的新型煤化工发展,仍然存在着宏观管理体制滞后,产业发展缺乏整体统筹规划指导的问题,而现在,世界已进入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元化的时代,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和通过转化生成高效洁净能源的技术将与石油天然气化工及能源的技术路线形成并列竞争的趋势。随着各种单项技术的逐渐成熟,我国的煤化工行业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是在缺油,少气,富煤的条件下诞生发展的。由于煤炭属低效、高污染能源,因此我国煤化工行业分析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但取决于经济效益情况,而且还要满足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为此,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科技含量高、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发展道路。而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趋势:
(一)产品结构方面,除发展传统的煤化工产品外,还将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以能源转化型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建设能源转化型和产品联产型的综合煤化工厂,如煤炭液化、煤气化-合成燃料与化工产品或电力、热力联产等方面的发展。
(二)企业结构方面,由于新型煤化工项目资金投入规模非常大,因此煤化工企业规模将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培育世界级煤化工大企业,建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工厂是提高我国煤化工行业竞争力、促进煤化工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发展煤化工行业,企业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三)技术开发方面,目前我国的煤化工企业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和装备,国内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有关科研院所。随着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企业将逐渐成为新技术发展的主体,这将有效地提高新技术的市场转化速度,并为煤化工新技术的开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资金投入方面,随着煤化工产品市场前景的渐趋明朗,以及国内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势必会加大对煤化工项目发展的支持力度,煤化工行业有望通过政策倾斜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同时,外资和民营资本也可能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大规模进入煤化工行业,这将促进煤化工行业投资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以洁净煤技术为基础,新型煤化工只要认真贯彻节能提效优先的方针,大力用节能、高效、低污的煤转化新技术,满足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的要求,那么就一定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也必将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煤化工业国家。
其次,是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市场受阻因素:
(一)原油价格。最近几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高涨导致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迅速升高,煤化工产品的相对投资价值随之显现,这也是触发煤化工行业投资热情的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由于供求关系的制约,预计国际油价不会出现深幅回落。但随着全球经济的波动,国际油价仍会出现周期性的涨跌,因此在技术进步不大的情况下,煤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会有周期性的变化,企业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二)天然气开发利用情况。原油价格的高涨不仅带动了煤化工行业的投资热潮,也引起了投资者对天然气行业的关注。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在某些领域内会对相应的煤化工产品形成替代关系,这将制约煤化工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三)煤炭价格。煤炭在许多煤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既是原料,也是燃料,因此煤价的变动直接关系到煤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煤化工行业可以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的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焦化、煤制电石以及合成氨。我国的传统煤化工行业发展较早,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已经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家。其中,焦炭、电石、合成氨的产能分别占全球的60%、93%和32%。但是这种局面并不是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长久之计,现在,传统的煤化工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未来必将会遭到淘汰的。而新兴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已经在传统的煤化工行业上面有一个提升,所以,未来的发展之路也将面临很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新型煤化工发展,主要是解决宏观管理体制滞后,产业发展缺乏整体统筹规划指导的问题。对于新一轮的煤化工发展,院明确强调要“稳增长”,并加速项目审批放行。
但是,就目前煤化工行业来讲,中国煤化工发展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发展瓶颈。突出表现在,传统煤化工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新型煤化工产业投资过热。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首先。在传统煤化工方面,焦炭、电石、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等初级产品项目重复建设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结构性过剩。除此之外,又受到国内石化产品和进口大量低价化工产品的冲击,导致中国部分传统煤化工企业开工率不高。
据煤炭行业分析,焦化行业的盈利空间在2011年就已十分有限,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特别在院2011年10月公布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暂行条例》,并对焦煤实行单列计算加征税之后,焦炭成本加速上涨,使焦炭行业盈利前景进一步暗淡。
再次,传统煤化工中另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产品则是甲醇。据悉,中国目前已批待建以及在建项目如按在2012-2013年间全部竣工,则到2013
年中国甲醇总产能将突破6000万吨,超过之前的《甲醇行业“十二五”规划》(草案)规定的到2015年甲醇总产能控制在5000万吨的目标。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甲醇产能过剩的局面,使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期。
然而在新一轮新型煤化工发展上,仍然存在着宏观管理体制滞后,产业发展缺乏整体统筹规划指导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和国企在利益驱使下,盲目新建拟建许多大型煤化工项目,还有的以发展煤化工为名,行圈占煤炭之实,只是煤化工项目遍地开花,布局分散,产品雷同。产业盲目和无序发展,形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渡发展,造成产能过剩。
目前,很多新型煤化工项目还处于开发研究、实验验证、产业化示范阶段,存在着技术不成熟、标准缺乏、政策不定、市场难测、投资巨大、环境制约、污染排放控制以及国际油价波动等方面的风险和影响。
而地方和企业为追求政绩,不顾技术发展、产业成熟度、当地建设条件、市场需求以及能源转化效率是否合理,纷纷建设和规划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已呈现发展过热的态势,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和产能过剩问题。
就目前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传统煤化工产品产能过剩严重,竞争激烈,价格上行乏力,但新型煤化工发展仍在加快。后者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20年将是其技术开发、工业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但是在新型煤化工产品的选择上,我国高端烯烃产品仍然存在缺口,每年需要大量进口,而低端产品竞争激烈,相对过剩,因此,相关部门在批准新型煤化工项目时,应当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判断,谨防低端产品过剩。
另外,由于企业和地方之间相互掣肘,企业为了获得地方,使出浑身解数,而地方为了将税收留在当地,要求企业将就地转化,这就必然形成企业在当地投资煤化工的状况,最终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所以。我国在传统煤化工方面,市场和行政手段都可以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投资的冲动也会相对较弱,而我国要发展新型的煤化工行业,就非常的需要政策的引导和相关利益方的协调,统筹规划,未雨绸缪,才能最终有利于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使我国的煤化工行业走上世界强国的行列。